用爱谱写时代赞歌:记德平镇阳关庙村胡秀英

□德平宣

胡秀英,生于1968年6月,现任德平镇阳关庙村妇联主席。她几十年如一日,热心公益事业,孝老爱亲,默默担当,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道德模范的时代赞歌。

孝老爱亲,撑起一片爱的天空。人们常说:“百善孝为先”。胡秀英进婆家已有31个年头,从最初的七口之家,发展到如今21口人的大家。这31年间的酸甜苦辣唯有她自己知道。胡秀英丈夫在家里是老大,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当时都读书,公公的腿有静脉曲张病,一家人的活计基本都靠胡秀英两口人。1991年刚过完麦秋,胡秀英小叔子在河边摔倒摔断手腕,一连住院40多天,长嫂如母,她抱着4个月的大女儿忙前忙后照顾小叔子直到痊愈,毫无怨言。

几年前,胡秀英的公公得了脑梗塞,经过治疗和胡秀英的精心照顾,现在已经康复。婆婆得了腰间盘突出,在炕上一躺就是一个多月,胡秀英每天陪着婆婆拉呱说话,24小时照顾公婆生活起居,现在她婆婆完全康复,如今两个小叔子和一个小姑子都结婚了,两个妯娌也非常孝敬懂事,一大家人都非常和睦。日子一天一天转好,他们共经风雨、互敬互让,全家人一股绳,她和丈夫照顾全家,处理家庭大小事务,为年迈的公婆分担压力,除了农活还干点零活增加收入,用她单薄的身板为家庭遮风挡雨,撑起一片爱的天地。

在父母的带动下,两个上大学的闺女也对家里的老人孝敬万分,大女儿放假期间,胡秀英把丈夫96岁的姥姥接到了自己家住了近一个月,她和闺女轮流照顾。胡秀英这些年对家庭任劳任怨,毫无怨言,如今苦尽甘来,岁月的付出,自身的榜样,换来了一大家的和睦气氛。

移风易俗,争做表率一马当先。结婚时,胡秀英不要彩礼,骑着自行车就进了婆家门,中午亲朋好友吃顿饭就算举行了婚礼,粉刷了刷墙,报纸糊了糊屋顶,这就是他们的婚房。在夫妻两人心中,相信只要两人志同道合、共同奋斗,生活就会一天天好起来。转眼到胡秀英小叔子结婚,小叔子和媳妇也决定婚事从简,那时已有豪华车接新娘,可他们家只用了一辆棚子车就把媳妇接回了家,也没举行婚礼仪式,中午请亲朋好友吃了顿饭,别人家要“三金”媳妇也没要。最后到老公的小弟弟找媳妇时,没想到媒人竟然冲着她这嫂子把弟媳介绍到她家。同样,小姑子结婚也新事新办,非常简单。

胡秀英的闺女结婚时,双方家庭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买房,不要求买车,村里人夸他们家说:“谁娶了她们家的闺女有福,什么也不要,只要彼此之间有真爱,相互包容,相互理解,同甘共苦,新事新办,妇联主席给俺们带了个好头”。两口子给闺女买了辆电动三轮车,这就是她的陪嫁,闺女也很认同,如今靠闺女两口人的努力工作,车子、房子都买了。

爱心传递,尽职尽责敬业奉献。胡秀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,她坚持活着就要对社会做有意义的事,就要传递社会正能量,处处弘扬正能量。2018年,她当选为村里的妇联主席,开展了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和创建美丽家园活动,她组织村里的妇女给干活的工人们送水,带头开展义务劳动,人人奉献爱心,她经常组织全村妇女义务打扫文体广场和两纵三横的水泥路,让村里广场、街道整洁靓丽,让村民感受到温暖和谐的气氛。她经常慰问老人,关爱儿童,义务开办了“四点半学校”,让村里的妇女儿童感受到妇联的温暖。村里现在在校生有7名,其中6名是留守儿童,留守儿童有几个都是爷爷奶奶接送上学的,非常辛苦也辅导不了。放学后胡秀英在村委会办公室举办“四点半学校”,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既安全又放心,还不用再花钱上辅导班,节省了费用也少跑了路,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工作。秋忙时,家长没空接,她让孩子们排好队,挨个送回家,看着孩子们走进家门,见到家长,她才放心回家。胡秀英教导孩子们讲文明、懂礼貌、尊敬老人、懂得感恩,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。她培养孩子们爱祖国,长大了做国家的栋梁之才,孩子们都称她“老师妈妈”,这让她感到非常欣慰。

两个女儿受家庭的熏陶,大女儿宫景玉在阳关庙村号召村民捐款修路时,虽然已经出嫁,但是带头捐款1000元,在她的带动下,全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踊跃捐款。小女儿2018年考上大学,在大学里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,放假回来,和她一起辅导孩子们学习,投身各项义务劳动。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