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, 带上勇气和信心

□何帆

想象这样一所学校:几乎所有你能说得出名字的学者和思想家都在这里任教;没有上课铃和下课铃,你在任何时间都能马上进入课堂;没有地域限制,哪怕你在遥远的山村,一样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。

这样的学校并不需要黑科技,只要打开一本书你就能进入。学会读书,人类的思想宝库已经向你敞开大门,无数知识的珍宝“沿街”摆放,等着你去选。要想寻到这些宝藏,你所需要的不过是学会读书。而学会读书,你只需要记住三个“心法”。

第一是从“我注六经”到“六经注我”。很多读者对读书天生抱有敬畏,觉得自己读书,就是为了知道作者的思想,不由自主地在为别人做注脚,这样就变成了书的奴隶。你要带着和作者平等的心态去阅读,读书是为了拆解一本书,并何为我所用。这就是“六经注我”。把一本书从头到尾都背下来,帆还不如在一本书中找到了一个观点、一个启发、一个案例,能够彻底领悟、举一反三、知之而后行。

第二是要搭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。能够做到“六经注我”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想学什么、需要补充哪些知识。首先要有自己的“根据地”,也就是自己的专业领域。但仅仅有专业是不够的,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,我们最稀缺的是触类旁通、高瞻远瞩的能力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,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知识“盲点”和知识“盲区”。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,应该是科技与人文并重、历史和现实兼收、理论与实践统一。

第三是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问题。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,读书必要开动脑筋、主动思考。你可以设想自己就是作者,他关心的是什么问题,为什么他会关心这个问题?合上书本,思考一下,假如我是作者,我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?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作者的思维框架,画个思维导图,这样就能从全局把握一本书。整理出一本书的逻辑框架,比记住书里的具体内容更重要。你也要锻炼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思想重新表述出来,既不违背作者的本意,又要更适合你自己的表达,贴近你的生活。

读书的方法有很多。可精读、可泛读、可速读、可慢读。可按照顺序一本一本地读,也可以把几本书摊开同时对照着读。但是,万变不离其宗。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胆量、有信心,以你的学习和研究为基础,去找需要看的书。结合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,我和你分享了三个“读书心法”,希望可以帮你高效阅读,拆解一本书并为自己所用。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