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念那些“收礼”的日子


  我曾经在派出所工作过13年,其中11年是担任户籍员,老百姓俗称“管户口的”。我很怀念那段时光,特别是那些“收礼”的日子。
  那年农村集中办理身份证,派出所雇了人一个村一个村照相,照片洗出来再由村干部发下去,村民拿着户口本和照片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。有的老百姓钱不凑手,又不等着用身份证就放着照片,等有钱了再办,等着用就东家西家借借。有实在借不到的,到派出所和我商量能不能先“赊着”。那当然不行,没有钱我也办不下来证,我耐心向他们解释。有时候看见他们难过的样子,我很不忍心,因此一个月总有那么一两次我会给人垫上钱,他们来拿证再把钱还给我。
  一天,一个农村小伙子来到户籍室,掏出10块钱递给我,说是欠我的身份证钱。我问他叫什么名字,哪个村的,我好给他找身份证。他说证我早给他了,我想了半天,才想起来,当时他来拿身份证没有钱还我,又急等着登记结婚,我就给他了,时间一长我忘了。我接过10块钱,小伙子还不走,我问他还有别的事儿吗?他扭捏了一会儿说:“我媳妇生孩子了,出月子了,她让我给大姐拿了几个鸡蛋来。”说着,就从一个黑色的人造革皮包里往外掏鸡蛋。我赶紧去抓他的手,说:“不用,不用,给你媳妇留着吃吧。”小伙子转身躲开我的手,快速地把鸡蛋往桌子上放,一边拿书挡在边上,一边说:“她又不老不小的”。我说:“你媳妇刚出了月子,正需要营养,什么叫不老不小的。”说着话,小伙子把鸡蛋放桌子上转身跑了。
  我数了数,一共13个鸡蛋,一看就是很新鲜的笨鸡蛋。我的眼睛湿润了,我都不知道小伙子的名字和村庄,我们的老百姓啊!
  当户籍员那些年,我经常“收礼”。有时是村里的支书主任来办事,给我带一捆刚下来的毛豆,或者半袋子嫩玉米,有时是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用衣襟给我兜来一兜红红绿绿的枣儿,有时是孩子们给我捧几个咧开了嘴的大石榴。有一段时间,我带着孩子住在派出所,前排的庆铃嫂子炖了鱼、排骨都让她家的明明给我端一碗来。开始我是不收的,每次都推让得脸红脖子粗的,后来老所长他们说,都是乡亲们地里种的,或者自己家做的,是他们的一份心意,你要是坚决不收会伤感情。后来,再有人给我“送礼”我就收下了。
  收归收,我有一个原则,不能是花钱买的。有一次,一个表嫂让表侄女给我带了一袋自己家里种的地瓜,侄女嫌她家的地瓜难看,就在街上给我买了几个大的、好看的。我说了她一顿,把她家的地瓜留下了,买的那几块让她带回家了。侄女挺尴尬,眼泪都快流出来了。没办法,我有我的原则。
  有一次,卖牛羊肉的老杨嫂子打发她家松松给我送来几个黄面窝窝,金灿灿的黏米面窝头,镶嵌着几个红红的枣儿,一看就特别好吃。我谢了松松,想起早上正好买了两个火腿,就随手给了她一个。后来,过了很久,我想起他们家是回民,我赶紧去找杨嫂子解释,杨嫂子笑着说:“知道你忙忘了,我们送给朋友了,没事,别想多了。”
  那些年,我收了乡亲们不少好礼,为了答谢他们的深情厚谊,我买了自己舍不得喝的好茶放到户籍室。乡亲们去了,我就给他们泡壶好茶。我忙的时候,他们就小声说着话,忙完了,我也掺和进去和他们谈天说地,小小的户籍室里常常欢声笑语不断,茶香袅袅,其乐融融。
  时光荏苒,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,真怀念在派出所工作的岁月,怀念那些“收礼”的日子啊!□刘秀珍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