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忘恩师

  □李保第

 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临了,每到此时,我总是倍加思念己故的恩师——临邑五中的王还奎老师。还奎老师不是我在校授课老师,他是我人生的启蒙和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的恩师,也是我邻村的一位长辈叔叔。

  1971年,初中毕业的我在村务农,春耕、夏播、秋收、人拉犁、人拉耙,修河挖,沟修坝,农村最苦最累的活都干过。那时我才十八岁,不甘心在农村干一辈子农活,整天朝思暮想寻求出路。但是,一个农民的孩子想到建筑工地搬砖和泥干临时工都去不了,哪有什么出路,真上天无路、入地无门。在我心灰意冷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,王还奎老师像一盏指路明灯,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。还奎老师是临邑一中文革前的七级高中高材生,他以高分考入山东大学,但因家庭原因没能入学,一直在农村干民办教师。他得知我对人生的悲观情绪后,经常现身说法鼓励我,要立志,多学习,长知识,只要有本领,总会有机会。并且根据我比较爱写作的特长鼓励我搞新闻写作。

  开始写新闻稿时,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不入门。还奎老师就手把手的教我,从选材、定题、立意格式一一指导。特别是我写完稿后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帮我修改。我白天写了稿件晚上送他家帮我修改,当晚我回家改写后又送去他家修改,反反复复三四遍,有时晚了他已躺被窝里睡觉了,又趴在被窝里帮我改。我晚上改写后早晨起来又送去改,他连饭也顾不上吃又帮我改稿,百改不厌,精心指导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还奎老师的帮助指导下,我采写的新闻稿也逐渐被县广播站采用播放。那时有线广播村村通,当我在喇叭上听到自己的稿件被播出后,高兴的跳起来。稿件被采用的越多,我写稿的积极性越高,稿件写得越多,还奎老师改稿的劳动量就越大,他不但不怕累,反而还鼓励,再接再厉,要写更多更好的稿件,争取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。

  那时给广播站供稿,必须经公社党委办公室审查签字盖章,证明情况属实才被采用。因送稿较多,给公社党委留下了较好印象。1973年9月,县委宣传部召开全县通讯报道会,公社让我参会。会后县委宣传部要求各公社必须配备两名专职通讯报道员,我有幸被留在了公社干专职通讯报道工作。在公社,信息量广,题材丰富,我如鱼得水,写得稿件越来越多,份量越来越重,有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。公社领导比较满意,1975年推荐我上了临邑师范读书。师范毕业后,我走上了从政之道,也走上了从事新闻宣传事业之路,是还奎恩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。

  还奎老师不但用他的知识和辛勤劳动帮助我改变了人生命运,而且在我的人生前进道路上、在最困难时候,总是伸出援助之手,帮我排忧解难。上师范时每月32斤定量,每天一斤粮食,根本吃不饱。那时我父母已六十多岁,在农村每月靠十几斤国家供应粮生活,我不忍心回家要粮食补贴。吃不饱就忍着,每天晚上跑到锅炉房先喝一大碗水充饥再睡觉,要不然饿得睡不着。早晨起来跑操都没劲,有时眼黑。我永远忘不了,那是1976年的4月份的一个下午,我正饥饿难忍的时候,突然还奎老师用自行车驮了半口袋大约四五十斤玉米,送到学校给我做补充粮。我知道他有四个孩子都小,每月每人十几斤供应粮也吃不饱,生活也很困难。他这是攒了好几个月,从牙缝里挤出来这么多粮食给我,我怎能忍心收下,再三推辞不收。

  他严肃又体贴地说,我们在农村粮食少,吃糠咽菜也能过得去,你吃集体食堂,加不了糠菜,每天吃一斤粮食哪能够,这些粮食虽然不多,每天补充半斤,也能吃几个月的,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要强了。我眼含热泪抓住叔叔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。还奎老师对我的帮助,正如《便衣警察》主题歌中的一句歌词,“危难之时显神手”。总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,帮我渡过难关。那是在1976年的腊月25日,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雪,我家连做饭的柴火也没有了,一连好几天连壶开水也没烧,眼看过年啦,

  父母愁的一筹莫展。晚上,还奎叔叔给我家送来了一百多斤煤炭,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。那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呀。那个年代,一切物资凭票供应,老百姓家根本买不到煤,快过年啦,还奎叔叔的一个亲戚从外地买来煤炭给他送来二三百斤,他听说我家连饭也做不熟了,便毫不犹豫的给我们送来了一半,真是危难之时见真情啊。

  这,就是还奎老师,我的恩师,一个我永远铭记的人!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