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助长“营销套路”


  生活中,经常有些事情会让人看不懂,比如排队。商场内,一家奶茶店门前,排起几百米的长龙,要苦苦等上两三个小时。  

     排队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景象越来越多,难免让人起疑:何等诱惑,能抵得上两三个小时的排队耐心?多么稀缺,能让“疯狂排队”的场景一再上演?事出必有因,反常需深思。排队火爆的背后,其实是场“心理战”和一出“营销戏”。  

     在很多消费者看来,排队意味着购买产品的人多,大家买我也买总不会错。跟风、从众的心理,暴露了人们不自觉融入同类习惯的秉性。而在另一些人眼中,排队已不是简单的购物消费,好喝不好喝、买来值不值,这些都不重要,关键是可以向身边人传递“我买到了”的信号。于是,网上晒图、发朋友圈,再配上几句略带优越感的文字,顿时满满的获得感。  

    晒得越火,知道的人越多,就越不容易买到。互联网时代,“等不起”的心理催热了排队经济,一些跑腿、排队服务软件开始走红,从简单的商品代买到热门餐厅占座、办理证件代排等,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。当凑热闹、追热点成为常态,商家自然有利可图。“害怕错过”营造出来的紧俏感,商家求之不得。  

    长长的队伍,等同于一种活广告。有些“聪明”的商家,将做好的产品同时叫人来拿,从而把人长时间聚集在店内,让店内随时都有等候取单的人。更有甚者,新店营业、新楼开盘,找来黄牛、雇来戏托,造成“火爆”的假象,宁可让消费者等着,也不愿让队伍消失。看似“自愿”的排队,往往是被逼无奈,表面上“买到了”欣喜,实则被商家“套路”了。所谓的饥饿营销,浪费时间且不说,还要顾客不得不承受一路抬高的商品价格。奶茶的热卖,背后不乏商家自导自演的戏码。  套路固然能一时获利,但终究不会长久。被炒热的“排队经济”热得快,消失得自然也快。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对于网红店,大部分人第一次可能会排队光顾,但之后不大可能再来。由此,商家要想长久立足,妄图做一锤子买卖不可取,营销毕竟只是辅助手段,多把心思放在产品品质、服务提升上才是正道。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