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加《中国中医药报》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有感

□刘文

1月11日至12日,笔者作为全国唯一读者、作者代表受邀赴京参加《中国中医药报》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,与国家中医药局领导、国医大师、各省代表、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一起参会交流,感慨万千,体会到国家发展壮大,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,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感动瞬间。

为举办好这次座谈会,报社上到社长、总编辑到主任、编辑事无巨细,提前一个月就与我反复沟通联系,2018年9月28日,《中国中医药报》四版头条纪念《中国中医药报》创刊三十周年专栏刊发了我和父亲分别撰写的《父子俩与中国中医药报的情愫》,并配发了编者按,2018年12月17日专刊部主任海霞和孙学达编辑打来电话,拟邀请我们父子选一人参加1月12日在北京举办的报社创刊30周年座谈会,还要3至5分钟的发言,这是在全国读者、作者范围内千挑万选,选择有代表性的人选参会,得到报社领导层的一致认可。报社编辑对发言稿反复审核,从会议通知到行程安排,都细致入微,体现了办报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,让我感受到报社大家庭的温暖。

说起和《中国中医药报》缘分,我们祖孙三代从医,我和父亲连续三十年读报、写稿,见证了报纸的发展历程,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医药行业惟一刘文 的权威性大报,创刊于1989年1月2日,创刊时为周刊,1990年为周二刊,1995年发展为周三刊,1996年发展为周四报,逢周一、三、四、五出版发行,全彩印刷,对开八版,近10万大众订户。三十年来,我们父子在《中国中医药报》发表稿件无数,其中我发表头版头条配发短评一个,三十年来,与报社的编辑老师信件、邮件沟通,从没有见过面。这次作为全国唯一代表,我们父子激动万分,能够赴京参会感到无上荣光。

1月11日中午,我乘坐动车1小时20分钟到达北京,再转乘地铁,孙学达老师在地铁口接站,带领我参观了报社,报社是2000年搬到现址的4层小楼,布局紧凑合理,文化气息浓厚,办公区域整洁有序,我还在报社食堂简单吃了午餐,享受到报社职工的待遇。12日上午9时,报社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隆重举行,国家局办公室主任查德忠宣读了余艳红书记、于文明局长的贺信,会议由总编辑王淑军主持,我是第二个发言的,也是唯一来自最基层的代表,我身边都是省级中医院院长和局长,我的发言引起与会嘉宾的点赞,王淑军总编点评说,父子俩三十年如一日读报写稿事迹很感人,很有典型意义,在全国也很少见。尤其是会后吃自助餐时遇到刚到报社参加工作的山东老乡,聆听了我的读报事迹,分外亲切,纷纷点赞,嘘寒问暖,说我的语调是地地道道的“山东味”。难忘的是78岁的国医大师孙光荣在发言时逐个点到了每名来宾的名字,包括我这个来自最基层的通讯员代表。

笔者作为曾经的办报人,了解办报流程,知道办报的艰辛,《中国中医药报》是由没有办公地点到简陋的小平房,到如今独立的办公大楼,从每周1期到每周4期,从每期4个版到每期8个版,从单一的报纸转型为一报一网一刊一新媒体集群的全媒体格局,如今,报社改制为中国中医药报社有限公司,适应新形势,改革激发活力,这一切发展与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、报社艰苦创业、奋发有为分不开的。

三十年风雨兼程,三十载春华秋实。愿《中国中医药报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在下个三十年,书写中医药这一世界瑰宝的辉煌。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