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寺镇:多措并举 激发现代农业新活力


  农业新六产,当前摆在孟寺镇面前的重大课题,不仅需要有思路有方法,还要多方联动,才能抱团发展。目前孟寺镇多措并举,开展新六产交流大会,不定时到田间地头送知识、送技术,大力破除农业思想禁锢;同时积极鼓励农业大转型,以后胡、枣园、蒋家、杜家、小解等村为代表,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,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+,促进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等不断融合发展,以发展农业“新六产”为增长点,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补齐短板,激发现代农业新活力。

  突破传统思维,打开新六产的思想源泉

  在孟寺镇孟寺管区农业“新六产”交流大会上,后胡村新任支部书记刘金梅郑重的说:“我们村经过党员群众大会讨论决定,将土地整合起来集体改种球生菜。”此语一出,引得在座众人一片哗然,他不慌不忙的给大家算了一笔转型帐:“我们村共有耕地378亩,传统种植的收益不到50万。近年来咱们镇昝家村、蒋家村、老聂村纷纷种起了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,西红柿大棚数量已经严重饱和,销路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,现在咱们镇上引进了华莱士北方生产基地,这个企业对球生菜需求量大,每年需要1万吨,而且价格稳定,我想跟他们达成合作,开展订单农业。球生菜目前市场价格每公近在1块钱左右,分两季种植,亩产3000公斤左右,保守估计也能产出110万余元喱。”与会人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
  农业“新六产”交流大会是孟寺镇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,实施促进农业新六产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,旨在充分发挥党支部与种植大户的积极性,深入挖掘农业发展的新动能,是该镇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。同时该镇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华莱士、康喜、六和集团、梦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带动作用,实现以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,农产品从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各个环节,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,扎实推进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。

  夯实农业基础,强化服务转型

  设施基础再夯实。自2017年以来,全镇借助千亿斤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,规划提升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,受益村庄64个,受益人口2万余人。建成的路网、渠网、灌溉设施,全面提升农业发展基础,形成了田成方,林成网,路畅通,渠相连,沟相通,旱能浇、涝能排的大农业格局。2017年千亿斤项目,目前正在积极施工建设,共涉及3个管区12个村,届时将完成对全镇域农业基础的根本改造。大孙村的农民孙守香激动的说:“之前用拖拉机或者水泵浇地,好几个青壮劳力忙活才能浇上地,现在千亿斤项目把泵站设到俺家地头上,这样我自己推个小车撒上肥料拧开龙头就能浇,真是太方便了”。转型基础再夯实。自2017年起,在昝家村、蒋家等村进行农业转型升级试点,重点推进“粮改菜”,两个产业园共计划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60余个。为进一步鼓励发展品质蔬菜产业园,该镇协调铺设水道,架设电线,修建生产道,并规划建设品质蔬菜交易市场,解决销售问题。实行标准化生产,集约化经营,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组织生产。服务基础再夯实。一方面加快为农服务中心建设。与县供销社共同推进的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,总占地30亩,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,进入正式施工阶段,建成后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,开展农资销售及咨询,提供农技推广、农机具供应维修、农产品储藏等专业服务。另一方面推进合作社服务见实效,充分发挥梦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先驱作用,目前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达到了17家,实施土地入股经营,逐步开展丹参、球生菜、青贮饲料、大葱等多种特色作物种植,与小解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、蒙阴久康中草药种植技术推广中心、康喜食品等多家单位取得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,充分发挥出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、下联基地农户的链条作用。

  借助各方优势,实现效益联动

  借助绿色环廊建设,完善农业+旅游+服务的效益链。环城慢行生态绿廊是全县重点项目,在孟寺镇除总长15公里的廊道外,还建有600亩的花田艺术公园,96亩的香雪樱花公园,120亩的自行车公园,10公里的樱花大道,将该我镇西部的旅游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。围绕借助环城绿廊建设、耿辛永莲蜜桃、肖家黄金梨种植、麦秸画等以乡村文化、农家采摘等多种旅游形式被开发出来,建设相应旅游体验区,将农业与旅游、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,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。家住中店社区的村民姚爱民笑着说:“以后俺们家门口就有来旅游的人了,我打算在公园旁边开一个农家饭店,专门做不打农药的纯天然绿色食品,再发展个小型的农场,让游客玩的开心,吃的放心,发展个副业,咱也沾沾旅游的光。”
  借助农业转型,延长产业链。在昝家、蒋家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,以园区化引领发展现代农业,融合发展关联产业,着力产业形态多元、功能丰富多样、旅游要素完备、综合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,完成种植、采摘加工一体化现代农业区。引导帮助农业产业园与镇域内相关企业实现良性对接,努力发展订单农业,延长产业链,使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到达厨房餐厅。 (董思寒 王彦雪)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